全国首个在政务app上开通的“侨博士直通车”服务正式上线了!天牛配资
11月7日,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指导、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演讲交流活动在广州举办,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焕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广州市政数局局长黄津,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十五运广州执委会联络部副部长旷昌平,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市外专局局长吴汉荣,广州市商务局(投发委办)副局长张海波等嘉宾,共同见证了穗好办“侨博士直通车”服务正式上线。

这项在政务app上线的服务,将为侨界博士在穗的创业发展、安居生活提供政策和资源链接,促进侨博士来穗创新、创业、合作、交流,让侨界英才与城市共同发展,为英才在穗逐梦保驾护航。
交流活动上,6位来自高新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的侨博士代表也登台分享,讲述他们与广州“双向奔赴”的故事。他们都怀揣着赤诚爱国心,在外求学后回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今年我很荣幸代表澳大利亚华裔新生代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伍景辉的父辈是改革开放初期修桥铺路的建设者,如今他致力于用AI和数据智能搭建通联世界的“数字桥梁”,“当我佩戴祖父留下的50年老党员勋章站在长安街上,亲眼看到祖国强盛的气势与民族自信的崛起,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身为中国青年的自豪与责任。”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柏儒记得,2012年从美国硅谷回到广州时,中国正面临“缺芯少屏”的困境,他带着技术积累归来天牛配资,正是希望为国产突破贡献力量。“广州拥有最优秀的人才集群、最深厚的创新生态、最活跃的产业土壤。”杨柏儒说,如今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TCL、视源等龙头企业的产业转化顺畅衔接,“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科创成果落地,切实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生产力。

“广州用‘接得住科技’的产业土壤和‘落得了场景’的务实基因,给了我们事业成功的答案,更用‘容得下身心’的烟火温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答案。”在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00后”创业者岳毅然眼中,广州是一个强大的人才“引力场”。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仔”,香港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博士陈诺也向广大海内外人才发出了邀请:“广州不仅是一个理想的创业热土,也是一个适合进行深度学术研究的理想之地,欢迎各位英才来广州安家、就业、创业。”

演讲活动现场,侨博士和“广州挚友团”代表也分享了参加活动的感受。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李东嵘带着刚刚拿到的博士毕业证书登上舞台,他表示:“我专程带着它来参加这次活动,希望我未来也能成为扎根广州的侨博士,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广州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张欣则表示已经被广州“圈粉”:“云山珠水太美了,在‘全运号’上夜游珠江,看到广州塔为我们亮灯时,我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最真挚、最热烈的欢迎!”

“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演讲交流活动是“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百名侨博士全运广州行”活动的一部分。11月4日-7日,52位来自全球的中青年侨博士专程回国,亲自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与城市活力。
在四天三夜的行程中,由海外侨博士组成的“广州智友团”与在穗侨博士以及侨领、新侨、侨企代表等组成的“广州挚友团”结成对子,携手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广州印象”之旅,他们走入各区,触摸产业强劲的脉搏,走进百年侨校暨南大学,聆听历史的回响;登上广州国际生物岛,与前沿科技对话,在全运赛事现场见证全运荣耀时刻、感受全运激情。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载着岭南风物驶向远洋,到近代华侨先贤归国创业、助力家乡发展;从改革开放后侨胞带回资金技术、搭建中外交流桥梁,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华侨以智慧赋能产业升级——‘侨’,始终与广州携手同行。”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表示,新时代,广州市侨联将始终坚持“为侨服务、助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进一步为海内外侨界人才在穗创新创业、生活发展等提供政策和资源链接,让侨界才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汇聚更多侨智侨力。
南方+记者 郑慧梓天牛配资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