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运会开幕式越来越近鼎冠优配,南沙街道坦头村也迎来了一位限量2025份的全运萌物——美丽吉祥物“喜洋洋”。这只跃立于贝壳之上的“小海豚”不仅外表甜美,还是一本浓缩的生态守护“湾区故事书”。

2025年8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联合策划出品的美丽吉祥物正式发布。
这个以海洋贝壳为底座,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为主体的微型雕塑,原料是从粤港澳大湾区各处回收再生的海洋废塑料,制作过程可减少30%的碳排放,是“无废”湾区、美丽海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成果的具象化载体。

每个美丽吉祥物均配备碳足迹溯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废塑料回收来源、处理流程及减碳量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并将装饰于重要活动和场合,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减塑降碳成效,成为传递环保理念的形象化身。本次来到南沙街道坦头村的美丽吉祥物编号为NO.1831,如今陈列在坦头村图书馆的海洋科普专架。

据悉,在粤港澳三地协同开展的“美丽全运 志愿有我”净滩行动中,有5场落地坦头村辖内的广州市最大面积天然红树林。行动将收集来的废塑料经过“分选-清洗-粉碎-净化-造粒”等精细化处理后,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材料,并最终制作成美丽吉祥物。本次来到坦头村的NO.1831美丽吉祥物,就有部分废塑料来自这5场净滩行动。
早在2024年7月11日,一条废塑料制造的丝巾就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亮相,制造丝巾的塑料瓶均来自广州市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

一直以来,坦头村在南沙街道的支持与引导下,联合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持续开展各类红树林保护行动,从“做大海的朋友”红树林课堂,到红树林科普长廊,再到此次的“美丽全运 志愿有我”净滩行动,双方依托发展合伙人模式向大众宣传“白色垃圾”转变为“再生宝藏”的“无废”理念。

近期,南沙街道东西两岸总长度达8700米的高标准浮筒式拦截网也铺设完成,高效拦截水面漂浮垃圾、塑料等杂物侵入红树林根系,为“海岸卫士”细心穿上盔甲。

多方努力之下,南沙街道“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生态综合防护体系趋于完备——“源头防控+宣传联动”机制高效清理漂浮杂物;“巡查-保洁-优化”闭环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拦截杂物“日产日清”;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新型设备建立高频次、全覆盖的立体化监测网络。
红树林的每次“出圈”,背后都是南沙街道多年如一日的持续坚守。随着全运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南沙元素”也依托体育盛事打响知名度,让八方来客认识到滨海新城的生态魅力。
南方+记者 李心迪
通讯员 南沙街宣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